当前时间:
您的位置: 首页>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

关注微博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

赤城遗迹 | 杨洪墓

发布时间: 2018-01-12 14:45:06 点击量: 1280


杨洪墓位于赤城县样田乡杨家坟村西,为明代昌平候杨洪之家族墓地,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0米,面积20000平方米。该墓地明堂宽大,聚气藏灵,是一块独一无二的风水宝地。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地自东向西依次排列5座坟冢。1号墓是杨洪墓,宝顶为圆形,直径6米,砖石结构,墓基用石条砌成,墓顶檐下雕有斗拱,底部向南劈有卷门;向西为2号墓,是杨洪之母施氏墓。整个墓地建神道两条,东为杨洪墓神道,其最南端有石吼两尊,神道依次向北为石望柱、石牌坊、石狮、石猪、石羊、石马及武将、文臣等石雕像。杨洪神道碑由杨洪生前好友大同巡抚王越和宣府督察院督御史叶盛撰书,具体详细地记述了杨洪戎马倥偬的一生。西为杨母墓神道,除规模略小外,其形制大体相同。该墓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历代沿用,一直到明国年间仍有香火。

景泰二年(公元1541)九月十三日杨洪病逝,得寿71岁。景泰帝赠洪为颖国公谥五襄,厚葬之,皇宫辍朝一日。皇上痛悼不已,朝臣皆往吊之,将帅在麾下者无不恸哭失声。其侄杨信为洪立碑,“开始葬于京都西山之原,后从兄昌平侯杨俊迁葬关外赤城”。

杨洪不仅自己名震朝野,他的子孙也都报国有功。长子杨俊为前军都督府右都督,次子杨杰嗣公爵,侄儿杨能官至武强伯,杨信进彰武伯……杨家充军得官者16人,一门三伯侯,父子兄弟侄男外甥皆佩将军印,正是将门出虎子,一家全英豪。葬在杨家坟的有杨俊、杨能等20余人,直到清末,杨家后裔对祖坟仍派专人看管并屡有修葺。

相关信息

明·镇朔将军杨洪简介

杨洪(1381~1451),明朝中期名将。字宗道,其父杨璟。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生于六合(今江苏南京)。杨政(杨洪祖父)从明太祖朱元璋勇起义师,积有战功,被授为(陕西)汉中卫百户令。其生三子,长子名杨璟(杨洪父),魁伟豪迈,咄咄英姿,不同凡响。

宣德十年(1435年),升指挥使(正三品),充游击将军,以功升都指挥佥事(正三品),正统四年以功进都督佥事(正二品),正统七年(1442年)充左参将,正统八年(1443年)春以功进都督同知(从一品),正统九年(1444年)以功进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正统十三年(1448年)秋,受命挂镇朔将军印、充总兵官,取代郭玹镇守宣府。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识破瓦剌计,论功,杨洪由昌平伯进为昌平侯,兼掌左军都督府事。景泰二年(1451年)卒,三月,朝廷赐杨洪浩券勋阶,即授为“奉天翔卫宣力武臣”。追赠颖国公,谥武襄。

杨洪一生得寿七十,然在赤城、马营、独石、宣化、怀来一带征战、镇守、屯垦、开拓就有整整四十二个春秋。赤城一带的山水草木,城堡烽台,社学庙坛,驰道良田,无不留有他的足迹。他创筑马营城,固筑独石、龙门、赤城诸城堡;修葺温泉瑞云寺;重建金阁山灵真观;请建龙门等八城社学;兴建龙关重光塔等,其胜迹比比皆是。与此同时,赤城一带的民风淳朴、士卒真诚,热土忠魂又使他遗情依恋,以致死后不辞山高路远,由京西而迁葬于塞外赤城。纵观杨洪一生,守边抚民,御外诲内,勋功卓著,位登极品。碑石有铭,史书有传。塞外各地民间老幼有口皆碑,以致相传五百余年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