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5日13:00,我和李小煜同学依依不舍离开了开阳堡,我们不着急慢慢走,慢慢的欣赏112国道两侧的风景,此时人车稀少,国道两侧的庄稼基本已经收割完毕,两侧的杨树林在微风的吹拂下哗哗的作响,此时阳光明媚,塞外的深秋早已经不再寒冷……
我们选择的下一个目的地是距离蔚县不远的西大神堡,距离开阳堡大约45公里的路程,看攻略它就坐落于国道边上,据说远远看去已过巨大的圆形堡垒就出现在眼前,为了这个神秘的地方我们慢慢地行驶,生怕错过了方向……
即将到达的时候,该死的导航系统2次将我们带到了这样该死的路上,一路我们在坑坑洼洼的拖拉机车辙中慢慢的前进,数次在经历较大的土坑和水沟的时候,不得不放慢速度,开启四驱模式,甚至于是跳跃式前进,生怕一不小心拖到了底盘,我不止多次的和李小煜发牢骚,甚至质疑,难道只能走这样的路我们才能够看到城堡吗?
终于我们到达了土山的平缓地段儿,上面是一片的开阔平原,这奇特的地貌也让我们有所收获,真的没想到这上面的黄土高原之上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庄,在经过了2次的打听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传说中古老而又神秘的圆形古堡……
俯瞰下面的国道,我才深深体会到:在G112国道上,有一个神奇的景观,非常引人注目,这就是西大神堡。在数百年前,当地豪绅为防御武装土匪的滋扰,便在运输辎重、兵器必经要道之上,设立了各式各样的防御工事—土堡,有的在最险要路段设两个土堡,呈犄角之势,居高临下夹击与阻挡土匪前进,迫使其绕道而行,从而保卫住当地的安全!西大神堡就是土堡群中较高较大的一个,看资料据说能容纳近200百匹军马驻扎,慢慢演化过渡成为军堡……
西大坪村的西大神堡与它的对面另一个土堡与其相峙(已塌毁),雄视下面的大道,2008年曾被电视剧《走西口》选为外景地。这里的神奇与荒凉,可以唤起人们对当地古老的金戈铁马历史的遐想与追忆,是一处值得到此一游的旅游景观。
这几张照片是红杉同学6月份的航拍作品,透过这高高在上的角度,它的雄伟再一次震撼了我,心想再有机会一定要好好看看,要说这大江的视角仿佛让我们长了天眼一般,看得足够高、足够奇特,这下我终于找到了机会,我要近距离一睹它的风采……
西大坪军堡,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西大坪军堡是众多军堡中少有的圆形堡,古堡在靠近村子一面留有一个很小的圆形门洞,便于村民进入。西面的堡墙骑在百丈悬崖上留出一个豁口,用于观察敌情和堡内通风,电视连续剧《走西口》中,土匪头子刘一刀的匪窝黑木崖,就在这里拍摄……
明朝朱棣以后,防御北移,在太行山麓修建长城,以防御后元势力的入侵;清朝时期,一边联蒙,一边防蒙,此地也是兵家重要防守之地。当时北地边境战事甚紧之际,蔚县各地大肆修建军堡,村庄民众为避兵灾匪患,也多建寨堡自守,形成有村便有堡,见堡便是村的壮观场景,历史上曾有“八百庄堡”之说,可惜现在所存不多……
我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古堡入口,到了才发现,进入古堡也不是那么的容易的,古堡高达,夯土黄胶泥制成,里面只有一条沟壑交错、险象丛生的,就像游戏过关的跳跃之路,李小煜同学不敢过,实际上真的有些危险,没有技巧是要付出风险的…… 这门洞前有低矮的断壁围拱,门洞下是因经年累月的雨水冲灌造成坡体塌陷形成的深沟大洞,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坡下。这样,进入堡内,就得踩着靠近洞壁一侧的地方,小心翼翼地沿着缓坡进到古堡……
我倒是干脆,身手向来敏捷,蹭蹭几步跨越而过,李小煜同学在外面等我,我刚进去一会儿后面同行的一对父子也跟了进来,只是这大哥的脚步有些慢了,险些掉下去,我真替他捏了把冷汗,好在及时蹬到了墙壁,交错着一跃,也爬了上来……
进到古堡这内,回身看看这走过的门洞,再看看里面的风景,或过神来想想,如果敌人从这里进攻可真是不可想象,没有大炮,只能靠步兵和弓箭,在这里防守绝对的万夫莫开了……
站在古堡的边沿上,可以远眺地气氤氲中广袤的田野村庄,G112国道就在脚下,银波闪闪的壶流河向北汇入桑干河,一路迤逦奔向涿鹿之野。对面隔着一条土路,是一堵高耸的残垣,看样子应该是另一座古寨的遗存。这两座古寨对峙,互为犄角之势,相互依存,风雨的侵蚀让墙面看上去似乎犹如黄土浮雕画卷,隐隐呈现在眼前,让人不禁慨叹天地之造化,岁月之神奇……
土寨里面地势平坦,约有2亩多的样子,贴地的茅草绿意初染,难以看到上百匹军马驻扎的壮观情景,墙边堆积着现代人烧烤的灰烬,熏黑的围墙是本已沧桑残旧的躯体上新添的痛。东南角的寨墙低平的小路,从寨内可以轻松登上去,可以观察古堡外的情形和动静……
登上围墙远眺西大神堡仅余的几堵断壁残垣与之为伴,栉风沐雨无数个春秋。南边的地上荒草丛生,散落着黑色的羊粪蛋,塌陷的深坑遍布,满目疮痍。西大坪村曾经的平凡和繁荣,安适和恬淡,是否就湮没在这荒烟蔓草的深处?李小煜同学不甘寂寞,默默行走在古堡的边缘,似乎想要发现新的景观,看见我登上围墙的身影,急得大呼:慢点儿,注意安全……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想舒服的从这个洞口出来更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下坡有些滑,其次可以踩到的黄土边缘很窄,再次我背着相机,左右三思了片刻,我定下身来借助惯性奔跑间跳跃的完成了密室逃脱,看得李小煜同学呵呵呵的替我担心……
西大神堡遗址的东面是一片宽阔的田地,一些玉米茬和黍茬还留在地里,站在高处远眺112国道和田间的农作物,一条条沟壑纵横的黄土沟围绕古堡环绕而上,一边是农垦种田,一边是守卫家乡领土,600年来的边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先辈们就这样一代代走到了现在……
纵观这西大神堡的遗风真的让我感慨万千,夯土围墙,筑土为城,一个简单的圆形军堡,造就了600年间的流金岁月,站在高处俯瞰官道,哪怕是兵患、匪患,来他个几百人绝对不敢贸然进攻的,如今附属的军营已经只剩下一面障墙,类似楼兰古城的遗迹一般,军堡进出的小门早已经封死,想必这扇门早早的宣布了西大神堡的消亡……
远观东边就是有着200多户,800多人的西大坪村,遥想当年军屯民屯,各古堡交相呼应,男耕女织,热血守卫家园,好一片壮丽生动的塞外豪迈写照,但是如今600年后的今天,村里难见40岁以下的村民,尽管这样这片五六十亩的田地是去年县里组织进行旧村复垦而来的,尽管依然贫瘠,尽管依旧存在,尽管还要靠天吃饭……
东面原古堡门外遗址的两侧分别是庙宇和戏台,北侧为坐北朝南的三圣殿,主殿与门楼系旧日建筑,原来的土围墙因年月久远垮塌,今人改用红砖围砌。南侧与三圣殿相对的是一座一面观歇山顶式乐楼,整个戏楼较小,墙面上彩绘壁画已然斑驳难辨,顺着乐楼往南不远处的同一中轴线上,是一座在旧址上新建的小型观音殿……
战事渐稀的时期,在获得安全保障的同时,乡民们自发在堡外兴建寺庙和戏楼,用来满足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过着村外耕作、堡外娱乐、堡内休息的淳朴、快乐而简单的乡村生活,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一直以来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
蔚县村里的寺庙戏台基本保存得很完整,而且基本都有壁画,有的虽看上去不那么的精美,但是该保留的基本都保留了下来,这在中国的农村也是非常的少有的了……
一座小小的观音庙,寄托着村里800多人的信仰,在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年代,无论是对亲人离去的哀思、还是对新生命的寄托,无论是家长里短的琐碎、还是祈求雨水降临的荒年,小小寺庙承担了太多流离失所的感悟,承载了太多需要抚平心灵的慰藉……
网上有人统计过,蔚县有800个村庄,单戏楼就有700多座,现存完整的仍有300多座,文明在蔚县的积淀实在太厚重了,秦砖汉瓦,俯仰皆是。而留存至今的村中古戏楼、古寺庙和古民居则命运不一,这里没有辉煌的宫殿,没有举世闻名的建筑,但这里的青石板路、黄土墙、木檐、豆腐干以及被尘封多年的失落的文明演绎了最底下的百姓的生活场景,北方的冬天色彩过于单调,大地失去了鲜艳的色彩,这些古迹在苍茫的黄土地上更显沧桑和倔强……
古堡遗存就在眼前,我的心头却有一丝隐隐的忧虑掠过,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这些历经了数百年云烟的古寨堡,这些史诗般的文明会不会越来越少?一只鹰隼掠过我的镜头,掘强的盘旋而过,发出啾啾的鸣叫,这声音反复的在我心头回荡,是守卫家园的勇士们又回来了吗?
此时已经将近16:00,我们饥肠辘辘,出门已经10个小时,肚中早已经空虚,下山的路况是如此的快捷,我们互相调侃着寻找上山路径的痛苦经历,我们的目的地永远不变:蔚县禾河楼大酒楼,这里的特色炒菜和涮羊肉是非常的出名的,我们早已经来过多次,一顿豪吃之后,简单休息,连夜奔涞源,走荣乌,上京昆,连夜回京,虽然辛苦但我们一直坚持着快乐着……
相关阅读
旅游小贴士